北京市关于促进科技条件共享的若干意见(试行)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5-10 12:08:02   浏览:9032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北京市关于促进科技条件共享的若干意见(试行)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员会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等


北京市关于促进科技条件共享的若干意见(试行)

京科条发[2007]2号


为贯彻落实《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精神及《“十一五”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实施意见》, 鼓励各类在京科技条件资源开放、共享,提高科技条件资源的使用效率,促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 则
第一条 科技条件指一切为科技创新服务的资源保障系统。主要包含四类:科技基础条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条件、为高新技术产业服务的条件和科技人才条件。
首都的科技条件资源是国家创新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首都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战略资源。促进科技条件共享,是提高财政投入绩效和科技条件资源利用率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本意见主要针对用于技术创新的各类在京的科技基础条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条件和为高新技术产业服务的条件。
第二条 制订和实施本意见的目的是:加强科技条件平台建设,完善首都科技创新的保障环境,支持社会各类科技条件资源的开放共享;引导社会更加关注并积极促进科技条件共享工作,充分发挥北京科技条件资源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首都强大的科技资源优势转变为创新优势。
第三条 制订和实施本意见的基本原则是:
1、创新机制,注重绩效。以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动力,积极探索各种形式的合理高效的资源整合共享机制,不断创新科技条件服务机制和模式。不断建设和完善科技条件服务的绩效考评机制,提高科技条件的使用效率。
2、面向需求、突出应用。紧密结合创新需求,重视解决科技资源利用中的实际问题,以利用促开发,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3、充分调动科技条件资源所在方、科技条件中介服务方和科技条件需求方三方主体积极性。根据三方主体特点,积极探索调动其积极性的引导政策和具体措施。

二、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
第四条 进一步加强对科技条件平台建设的领导,完善政府内部的协作机制。市科委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教委、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市工促局等部门负责全市科技条件平台的统筹和管理,建立联席办公会议制度,加强相关工作的沟通与协调。
第五条 拥有由财政投入支持形成的各类大型基础实验设备设施的单位均须尽社会共享义务。各有关单位对由财政投入支持形成、并由本单位管理的各类大型基础实验设备设施,在满足本单位工作需要的同时,均须向社会开放。
市科委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教委、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市工促局向社会公示有关开放共享情况,以利于社会监督。
第六条 加强科技条件平台建设试点,通过示范带动作用,促进社会各类科技条件资源的开放共享。政府通过支持试点平台的建设和发展,鼓励试点平台的运行机制、管理运营模式等方面的创新。专业孵化器建设要以科技条件平台建设为重要内容,促进科技条件平台建设与专业孵化器建设相结合。
政府支持的试点平台主要包括三类:面向基础研究的联合攻关条件平台;面向企业创新需求的共性技术转化服务平台;面向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社会公益性支撑平台。具体形式可以是实验室托管、合同实验室、服务联盟、孵化器科技条件支撑平台等多种类型。
申报试点平台的单位须按照以下准入标准:拥有一定的可供开放共享的科技条件资源;具有较完善的开放共享运行机制;能够有效提升现有科技条件资源利用率;拥有一批具有创新需求的服务对象;具有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具备明确的专业发展方向。
市科委负责解释试点平台的准入标准以及试点平台的认定和管理,依据试点平台准入标准决定应否支持;并负责指导专业孵化器的科技条件平台建设。
第七条 完善科技条件平台试点单位的绩效考核和支持机制。以科技条件服务产生的可转化项目数量、支持的创新机构数量、支持的创新项目数量和开放共享机制效率等为主要指标,结合科技条件的使用效率、与专业孵化器结合程度等指标,定期对试点单位实施绩效考核,对成绩突出者,给予政府专项经费支持。及时总结试点经验并加以推广。
第八条 建立和完善科技条件开放共享查询服务功能。要加强科技条件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利用,进一步整合完善科技条件信息服务网站,以信息共享带动资源共享,为用户提供快速便捷的服务。
市科委会同相关部门负责科技条件信息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科技条件信息服务网站的完善。
第九条 积极发展科技条件中介机构。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制订和完善机构认定标准、服务标准和有关管理办法,提高科技条件中介服务水平。

三、保障措施
第十条 政府有关部门要开展科技条件资源调研,清楚掌握市财政支持的科技条件资源,清楚掌握中央在京单位和社会自建的科技条件资源的共享现状。要明确各有关部门促进科技条件共享的内容、方式和责任,着重协调解决科技条件开放共享中的体制、机制问题,有效地调控增量资源,激活存量资源,积极探索科技资源共享良性发展的运行机制。
第十一条 政府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体系,激励科技条件资源所在方的开放共享行为,保障“谁开放、谁受益”;加大对科技条件中介服务机构的培育和扶持,实现“谁服务、谁受益”;支持科技条件需求方积极使用科技条件资源,做到“谁使用、谁受益”。
第十二条 政府有关部门要研究制定科技条件各类资源的有关管理办法,建立大型科技基础设备设施的购置评估制度,建立高效的管理体系,科学调控和监管科技条件增量资源,避免资源浪费,促进科技条件共享机制的健康快速发展。
第十三条 加大政府投入力度,调整优化投入结构。有关部门每年要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公益性科技条件平台的建设和运行,运行经费要与绩效考评挂钩,财政、科技等主管部门负责平台建设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十四条 加强管理和服务人才培养。加强科技条件重点领域的管理和服务人才的培养,建立和完善人才的培训培养体系,为科技条件资源管理和服务提供雄厚的人力资源。
第十五条 大力宣传科技条件平台建设工作和科技条件共享所取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提高全社会对科技资源共建共享重要意义的认识。将科技条件的开放共享与科普活动相结合,为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提供支撑。

四、附 则
第十六条 本意见由市科委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 本意见自颁布30日后方可实施。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作茧自缚”:探索者的勇气与法治的决心

唐时华


  2008年4月17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制定出台了我国首部系统规范行政程序的地方政府规章——《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并于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作为一名法律人,我对这个被称为“中国行政程序立法的破冰之作”的《规定》很感兴趣,并对其实施寄予了持续的关注。
  实践证明,这个曾被部分人担心“作茧自缚”的《规定》实施一年多来,不仅促进了行政效率的提高、政务公开和规范执法,也进一步优化了执法环境。一年中,湖南省共废止一万多件、失效二万多件红头文件,防止了部门各行其是。同时还大幅削减了行政审议,减少了行政审批和许可,优化、改善了发展环境,并为国家出台并实施《行政程序法》提供了经验。
  我不禁为这个“作茧自缚”的规定叫好,从另外一个层面上,我更对这种“作茧自缚”的先进理念寄予更高的期望,因为这恰恰是一个民主、法治、高效的政府运作模式应当具备的理念和思想。
  政府事务运行的公开、便民、高效、规范、法治,是一个现代政府应当不断追求的积极元素,作为在国家权力结构中占有较大优势的行政权力,其运行更是需要用法制的手段来进行规范,从程序上依法保障公正高效,从而达到结果上的良性最大化:充分反映人民的愿望,保障政府重大决策的公众参与、行政权力运用的规范化、政务的公开化和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我们注意到,在行政管理这个庞大的体系之中,一些机关的效率明显低下;一些规章制度早已不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一些重大决策缺乏科学的参考和民意的参与;一些审批项目层层设卡,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等等。这些弊病的存在,严重制约和束缚了行政机关的高效和法制化运转,也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公民对行政机关公信力的寄予。而湖南省对症下药,从行政程序入手,打了一套漂亮的“组合拳”,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新路径,以上种种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从经济的角度来讲,在当前我国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区域竞争优势中常常提到一个投资环境的问题,环境综合条件中什么最重要?笔者认为,法治的环境最重要,法治环境是生产力,是竞争力,而且是至关重要的生产力和竞争力,这一点,由于行政程序等多个机制的运行,湖南省全省GDP保持12.8%的增速,增速排全国第五位,这就是一个最好的注释。
  此外,笔者更想强调的是一种理念,一种思想,那就是法治的思想,一种依法行政的思想,一种依法治国的思想!
  我们都知道,约束自然导致不自由,但是合理的约束却是必要的,主动接受约束难得,用法治的手段来主动接受约束就更为难得。湖南省近两年出台的一系列规定,这是湖南政府自愿在头上套上一个法治的“紧箍咒”,在某些人看来,这也可以说是一种“作茧自缚”。但是,正是这种具有“自我革命”的意义和标本意义的“作茧自缚”,体现了法治探索的勇气和决心,极为可贵!同样,在笔者所在的云南,中共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仇和,他积极倡导和推动出台的一系列措施,同样属于在自加约束,但是,就是这些自加约束的方法,正在让我们的行政管理更加科学、高效和规范。这种法治层面上的“作茧自缚”,代表着一种中国现代行政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法治化的积极方向。
  作为湖南行政程序立法力推者的周强省长说过:一定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的,当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公民的权利进一步得到保障,民主与法治的力量得到弘扬,我们总会胸怀感动,向探索者的勇气和决心致以敬意!


(唐时华,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法官。中国法院网、新华网云南频道、甘肃网、人民网山西频道、荆楚网、红网等媒体特邀评论员,在人民网、新华网、《法制日报》、《新京报》、《燕赵都市报》全国各大媒体发表评论100多篇,其中,《让伍皓说话,天塌不下来》、《当司法鉴定也需要“肉搏”》、《“全民法官时代”,法院法官何为?》、《电动车管理:神仙打架市民埋单》等系列评论上百家媒体转载,影响广泛。此外,发表新闻作品、法学论文200万字,获得全国奖励30多项)

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业管理规定

交通部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2001年第9号


现公布《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业管理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交通部部长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部长
黄镇东 石广生
 

二○○一年十一月二十日


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业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促进道路运输业的对外开放和健康发展,规范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业的审批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以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外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投资道路运输业适用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道路运输业包括道路旅客运输、道路货物运输、道路货物搬运装卸、道路货物仓储和其他与道路运输相关的辅助性服务及车辆维修。

第三条 允许外商采用以下形式投资经营道路运输业:

(一)采用中外合资形式投资经营道路旅客运输;

(二)采用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形式投资经营道路货物运输、道路货物搬运装卸、道路货物仓储和其他与道路运输相关的辅助性服务及车辆维修;

(三)采用独资形式投资经营道路货物运输、道路货物搬运装卸、道路货物仓储和其他与道路运输相关的辅助性服务及车辆维修。

本条第(三)项所列道路运输业务对外开放时间由国务院对外贸易经济主管部门和交通主管部门另行公布。

第四条 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业的立项及相关事项应当经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批准。

外商投资设立道路运输企业的合同和章程应当经国务院对外贸易经济主管部门批准。

第五条 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业应当符合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制定的道路运输发展政策和企业资质条件,并符合拟设立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企业所在地的交通主管部门制定的道路运输业发展规划的要求。

投资各方应当以自有资产投资并具有良好的信誉。

第六条 外商投资从事道路旅客运输业务,还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主要投资者中至少一方必须是在中国境内从事5年以上道路旅客运输业务的企业;

(二)外资股份比例不得多于49%;

(三)企业注册资本的50%用于客运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改造;

(四)投放的车辆应当是中级及以上的客车。

第七条 设立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企业,应当向拟设企业所在地的市(设区的市,下同)级交通主管部门提出立项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申请书,内容包括投资总额、注册资本和经营范围、规模、期限等;

(二)项目建议书;

(三)投资者的法律证明文件;

(四)投资者资信证明;

(五)投资者以土地使用权、设施和设备等投资的,应提供有效的资产评估证明;

(六)审批机关要求的其他材料。

拟设立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企业,除应当提交上述材料以外,还应当提交合作意向书。

提交的外文资料须同时附中文翻译件。

第八条 外商投资企业扩大经营范围从事道路运输业,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企业扩大经营范围或者扩大经营规模超出原核定标准的,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企业拟合并、分立、迁移和变更投资主体、注册资本、投资股比,应由该企业向其所在地的市级交通主管部门提出变更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申请书;

(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三)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复印件;

(四)外商投资企业立项批件复印件;

(五)资信证明。

第九条 交通主管部门按下列程序对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业立项和变更申请进行审核和审批:

(一)市级交通主管部门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依据本规定提出初审意见,并将初审意见和申请材料报省级交通主管部门;

(二)省级交通主管部门自收到上报材料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依据本规定提出审核意见,并将审核意见和申请材料报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审批;

(三)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自收到前项材料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符合规定的,颁发立项批件或者变更批件;不符合规定的,退回申请,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十条 申请人收到批件后,应当在30日内持批件和以下材料向省级对外贸易经济主管部门申请颁发或者变更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

(一)申请书;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合同、章程(外商独资道路运输企业只需提供章程);

(四)董事会成员及主要管理人员名单及简历;

(五)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企业名称预核准通知书;

(六)投资者所在国或地区的法律证明文件及资信证明文件;

(七)审批机关要求的其他材料。

第十一条 省级对外贸易经济主管部门对上述材料初审后,将申请材料和初审意见报国务院对外贸易经济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部门。国务院对外贸易经济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部门收到申请材料后,在45日内作出是否批准的书面决定,符合规定的,颁发或者变更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不符合规定的,退回申请,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十二条 申请人在收到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后,应当在30日内持立项批件和批准证书向拟设立企业所在地省级交通主管部门申请领取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并依法办理工商登记后,方可按核定的经营范围从事道路运输经营活动。

第十三条 申请人收到变更的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后,应当在30日内持变更批件、变更的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和其他相关的申请材料向省级交通主管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相应的变更手续。

第十四条 申请人在办理完有关手续后,应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以及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影印件报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五条 取得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业立项批件后18个月内未完成工商注册登记手续的,立项批件自行失效。

第十六条 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企业的经营期限一般不超过12年。但投资额中有50%以上的资金用于客货运输站场基础设施建设的,经营期限可为20年。

经营业务符合道路运输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并且经营资质(质量信誉)考核合格的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企业,经原审批机关批准,可以申请延长经营期限,每次延长的经营期限不超过20年。

第十七条 申请延长经营期限的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企业,应当在经营期满6个月前向企业所在地的省级交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上报企业经营资质(质量信誉)考核记录等有关材料,由省级交通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由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商对外贸易经济主管部门后批复。

第十八条 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企业停业、歇业或终止,应当及时到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对外贸易经济主管部门或其授权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第十九条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的投资者以及海外华侨在中国内地投资道路运输业参照适用本规定。

第二十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交通部199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业立项审批暂行规定》(交运发〔1993〕1178号)同时废止。